亳州网站排名优化去哪找
13012024-05-15
大家好,今天给各位分享兖州网站推广公司排名的一些知识,其中也会对济宁民营企业排名榜进行解释,文章篇幅可能偏长,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,别忘了关注本站,现在就马上开始吧!
本文目录
〖One〗、在兖州区可能没有大蒜激光处理据我所知,兖州区并没有激光处理大蒜的工厂或农场,这可能是因为该种处理技术在当地并不普及,或者该地区不适合大规模种植大蒜
〖Two〗、如果需要获取激光处理大蒜的服务,可以考虑到周边城市或县区寻找相应的工厂或农场,或者通过网络搜索或线下询问获取相关信息和建议
河北省藁城市总人口7
4.3万人,其中农业人口6
7.5万人,耕地8
2.1万亩。藁城市紧紧抓住国家鼓励发展粮食生产的好政策,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,加大科技普及、资金投入和技术服务力度,乘势而上,积极推进结构调整,落实标准化生产技术,促进了全市粮食生产的持续健康发展。全年完成粮食播种面积10
2.9万亩,粮食总产5
3.5万吨,粮食单产、粮食优质率、人均粮食占有量和贡献量等多项指标位居河北省各县(市)前列。
提高粮食生产科技含量,调整优化粮食生产结构。一是大力推广优良品种,发展优质粮食生产。充分发挥藁城市在优质专用小麦品种选育和繁种上的优势,积极推进粮食生产结构优化升级,全市优质麦面积达到了4
5.6万亩,占总播面积的90%以上,种植优质麦比普通小麦亩均增收100元,全市共计增收4500多万元。二是推广普及了小麦保优节本栽培技术,取得了确保亩产过千斤,亩节约成本33元的较好经济技术指标。三是进行了种植形式改革和示范,将原来的“三密一稀”“两密一稀”种植形式改为15厘米等行距种植,优化了小麦生长发育的地力布局和空间布局。四是大力推广配方施肥技术和节水灌溉技术,实施了测土配方施肥,“减次灌溉节水高产”技术。五是实行了“病虫草害全程综合防治”技术,全面控制病虫草害的发生和危害。
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,提高粮食持续增产能力。一是抓好农业项目的组织实施。积极实施了优质粮食丰产工程、国家商品粮基地建设等国家和省市农业项目,加快农田建设投入。二是加大市、乡、村和农民对农业的投入。市、乡两级财政投入资金3000万元,对粮食生产实行重点倾斜和扶持。三是加强基本农田建设。积极推行电、水、路、林、田一体化建设,大力实施“一改三化一整治”工程。
黑龙江省五常市是典型的农业大市,也是产粮大市,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和全国水稻五强县之一。全市实有耕地面积37
2.89万亩,其中水田面积160.4万亩。辖11个镇、13个乡、260个行政村。2004年全市粮食总产达到3
1.63亿斤,被评为全国10个粮食生产标兵县之一。2005年全市粮豆薯作物面积360万亩,比上年增长
5.4%,2005年粮豆薯总产3
4.1亿斤,比去年增加8%,粮豆薯平均单产948斤,比去年增长
2.4%。其中水稻总产1
7.1亿斤,比去年增加4%,水稻单产1096斤,比去年增长2%。玉米总产1
3.76亿斤,比去增加
8.8%,玉米单产1146斤,比去年增长8%,大豆单产320斤,比去年增长
3.2%。2005年粮食商品量2
4.1亿斤,比去年增加
9.3%,人均占有粮食5102斤,可向外调出商品量1
9.7亿斤,比去年增加
9.3%。全市实现产值55亿元,创历史比较高水平,农民仅粮食生产一项,人均增收2500多元。
以标准化建设为突破口,努力推进优质粮食产业升级。一是在生产资料投入上实现高标准。今年的物资投入充分体现节约、优质、高效和精量的原则,严把质量关,确保投入标准。水旱田全部应用优质高效新品种。把优质品种的选育推广作为农业标准化生产的前提。几年来,先后培育出松粳二号、五优稻一号、五稻三号等具有本地特色的优质品种。
建立
2.5万亩的水稻良种繁育基地,对优质品种进行提纯复壮种子繁育,保证了良种供应。二是在整地上实现标准化。该市坚持抢墒整地,松、翻、旋、起垄和镇压连续作业。今年全市整地面积150万亩,达到待播状态面积180万亩。三是在播种、育苗、栽培上实现高标准。在今年粮食生产上,该市严把播种、育苗、栽培质量关。在旱田生产上,采取机械精量播种和人工细摆种,给种子萌发创造适宜条件。水田生产上,实行“三早一抢一保”。通过早扣棚、早育苗、早插秧,抢上头茬水,保证标准。四是在灌溉和收割上实现标准化。全市大面积推广了旱耙、旱整地、浅湿灌溉等节水技术,可节水40%。
霍邱县位于安徽西部,2004年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,粮食总产位居全省第一。
霍邱县委、县政府高度重视粮食生产和发展,把优质粮油生产确定为振兴霍邱县经济的主导产业。近年来,全县确立了“稳定面积,优化布局;良种良法,主攻单产;做强产业,提高效益”的总体发展目标,粮食生产仍然取得了可喜成绩。
全县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依托,通过龙头带基地,基地促龙头,发展优质水稻基地100万亩、优质小麦基地80万亩,发展优质稻订单60万亩、优质小麦订单30万亩。全县日产量50吨以上的粮食加工企业发展到116家。积极培育种粮大户,对达到一定规模的种粮大户,县政府给予扶持奖励。全县已发展了500亩以上的种粮大户37家,200亩以上的种粮大户120家,100亩以上的种粮大户300多家。为了做大做强粮食产业,县委、县政府决定从今年开始启动实施优质稻开发“1511”工程,即在5年时间内,优质杂交稻制种面积发展到1万亩,年产杂交稻种500万斤,种植优质稻100万亩,生产优质稻10亿斤,进一步拉紧水稻生产的产业化链条。
强化技术服务,努力提高产量水平。一是建立了粮食作物主推品种和主推技术发布制度。县农委专门成立了粮油作物品种引进品试鉴定委员会,筛选适合本县推广的主导品种。二是认真组织实施农业科技进村入户增效工程。在全县实施了“5122”农业科技进村入户增效工程,即全县500名农业技术人员接受一次技术知识更新培训;重点培训1000户种养大户;培训农民20万人次;农民增收200元。三是大力开展高产攻关活动。组织各级农技人员深入到田间地头开展服务,积极开展粮食作物“万、千、百”优质高产攻关活动。四是加强农技推广体系建设。组建了“霍邱县农技推广协会”,以协会为纽带,把农技人员、科技示范户、产业化龙头企业联为一体。五是大力推广适用技术。重点开展测土配方施肥、病虫害综合防治、无公害标准化生产等农业技术的推广。
河南省滑县位于豫北平原,属小麦主产区。2005年该县发挥产区优势,深挖增产潜力,灾害之年粮食生产再创历史比较高水平。全县粮食总面积250.7万亩,比上年增加了
7.4万亩,平均单产43
8.8公斤,比上年增加了
5.2公斤,总产110万吨,比上年增加了
4.5万吨。
创建“11331”工程,推进良种化进程。依托省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龙头企业滑县种子公司(一个龙头);组织全县种子生产者创建了滑县种子协会(一个协会);通过大力实施“11331”工程,该县小麦、玉米等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了100%。
丰富服务手段,推进良法应用步伐。实施科技入户,构建“5320”体系。下大功夫开展了10个乡(镇)、100个村、1000个示范户、20000个辐射带动户的科技入户工作,创造性地构建了具有滑县特色的“5320”农技推广新体系。
开展两次行动,推广配方施肥。开展了测土配方施肥春季行动和秋季行动,县、乡、村配套建立了“放心农资”超市和测土化验工作点;2005年粮食生产共推广配方施肥190万亩,其中配方肥应用面积60万亩,较好地起到了科学施肥、节约成本的作用。
推广关键技术,科学指导生产。针对农情,邀请部、省专家实地会诊,制定相应对策,分派技术人员包乡包村,科学指导粮食生产,实现了管理的科学化、投入的合理化。
滑县作为全国粮食主产区,将进一步发挥农业大县的优势,大力推进粮食科技化、标准化、品牌化、产业化“四化”进程:
科技化。依靠“11331”良种工程和科技入户为主的良法工程,提高粮食生产的科技化水平。
标准化。逐步建立完善各种粮食作物的标准化生产技术体系,增强粮食产品市场竞争力,提高市场占有率。
品牌化。实施“品牌”战略,叫响“滑丰”种子品牌,做强“华州”粮食品牌,通过品牌带动,努力使滑县粮食再上台阶。
产业化。依靠龙头带动,拉长产业链条,打好粮食强县基础。
湖南省湘潭县耕地100.62万亩,其中水田9
3.76万亩,全县常年粮食播种面积160万亩,年产粮8亿公斤以上,粮食总产量多年来居湖南省首位。2005年粮食播种面积18
3.645万亩,同比增长
2.4%,粮食总产量90.9万吨,同比增长
2.8%;人均粮食占有量达826公斤,比2004年增加15公斤,全年为社会提供商品粮47万吨。全县粮食播种面积、单产、总产、人均粮食占有量和可提供商品粮总量各项指标均达历史比较好水平,居全省前列。
湘潭县狠抓组织领导,强化发展粮食生产的责任。成立了县发展粮食生产领导小组,统一组织领导全县发展粮食生产工作,把粮食生产作为县委和政府的头等大事来抓。
抓政策落实,调动农民发展粮食生产的积极性。广泛宣传贯彻了中央1号文件。在全县形成共谋粮食生产发展大计的热潮。同时,实行最严格的土地保护政策,严格执行用地“六不准”,确保了耕地面积的相对稳定。
抓技术服务,为发展粮食生产提供技术保障。在产前、产中、产后服务中,重点做到了物资准备到位、资金保障到位、生产资料质量保障到位。
抓粮食转化加工,提高粮食生产的经济效益。全年共转化粮食总量达47万吨,粮食转化率达5
1.7%。一是作为饲料用粮。二是大力扶植粮食加工龙头企业。三是引导龙头企业投入建设粮食生产基地。采用以村组为单位,与龙头企业签订定点生产、定单收购、基地建设的合同,形成了“公司+基地+农户”的模式,逐步提高粮食生产的组织化程度,种粮的比较效益稳步上升。
抓基础建设,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。一是加大农业基础设施投入力度,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。加强水库除险保安等防洪保安为重点的水利基础设施建设;加快乡村公路硬化步伐,新建通村公路126公里,极大地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。二是将涉农项目资金集中捆绑使用。
榆树市是吉林省农业大县,是国家重点商品粮基地县(市)之一。2005年,在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的指引下,榆树市委、市政府紧紧围绕农民增收这个中心,狠抓粮食生产不放松,由于政策好,人努力,天帮忙,粮食生产再创历史新高,全市粮食总产量达到4
8.4亿斤。该市粮食生产的主要做法是:
依托资源优势,全市进一步强化了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建设。建立西部百万亩高淀粉玉米生产基地,沿“一江两河”建立了50万亩优质水稻基地,沿东部丘陵地带建立了百万亩高油大豆生产基地。三大优质粮食生产基地,全部实现良种化、标准化种植,并对测土配方施肥、生物防螟、机械化生产等实用技术组装配套。近来,三大基地突显优质优势,已成为德大、大成等农产品加工企业的优质原料基地。
全市现有中低产田面积
5.5万公顷,有较大的增产潜力,对此进行了大力改造。在全面实行配方施肥的基础上,增施有机肥,达到每公顷施用农肥30立方米。全市化肥施用量35万标吨,比去年32万标吨增加了
9.3%;配方施肥应用了“稳磷、增氮、增钾、增锌”的技术,实现了测土配方施肥80万亩。此项技术的实施实现了粮食增产
1.5亿斤。
通过实施农业机械装备推进工程,逐步提高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,努力实现粮食生产百万亩全程机械化,降低斤粮成本0.06—0.10元,提高农产品品质,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,可增产粮食1亿斤。
通过以上各项措施的落实,今年全市粮食产量由2004年的4
6.5亿斤增加到今年的4
8.4亿斤,增长了
1.9亿斤,其中:玉米增产
1.02亿斤;大豆增产0.4亿斤;水稻增产0.4亿斤,其它粮食作物增产0.08亿斤。实现了全市粮食总产再上一个新台阶的既定目标。
兴化市作为粮食生产大市,2004年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标兵县(市)荣誉称号,为努力发挥粮食主产区的粮食生产优势和作用,2005年,全市上下紧紧围绕农业增效、农民增收的总体目标,坚持把粮食生产放在突出位置,努力走“优化结构、提升产业、提高单产、改善品质、降低成本、增加效益”的发展路子。
2005年全市粮食生产呈现“三增”的特点:一是粮食种植面积进一步增加。全市粮食种植面积260.33万亩,较上年增加1
2.78万亩。二是粮食产量稳步增加。亩均粮食单产450公斤,较上年的439公斤增加11公斤。三是农民种粮效益继续增加。在粮价较上年小幅下跌的形势下,全市种植业总产值3
1.44亿元,农民人均种植业纯收入1645元,种粮纯收入870元。
以产业工程建设为抓手,不断提升优质粮食产业规模和市场竞争力。近年来,全市组织实施了长江中下游弱筋小麦示范区、国家粮食水稻丰产科技工程等项目的建设。近来,全市已建成优质无公害稻米生产基地90多万亩,优质中、弱筋小麦生产基地80多万亩,优质啤酒麦原料基地20多万亩。
以农业生产技术创新为支撑,努力促进粮食生产的提质增效。大力组织实施“主导品种、主推技术、主体培训”工程,不断提高粮食生产科技化水平。一是抓住良种补贴实施机遇,努力加大高产、优质、多抗品种的推广应用。二是大力推广优质粮食高效栽培技术,巩固提高三麦免耕机条播、测土配肥、水稻旱育稀植、水稻机插秧、抛秧等先进适用技术,全市先进适用技术覆盖率90%以上。三是病虫害防治和抗逆减灾技术取得显著成效,面对今年三麦、水稻病虫害发生严重和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的形势,全市上下强化植保预警体系建设,坚持应用农业、生物、物理、化学等方法,全面推广应用病虫害综合控制技术,病虫害损失率在3%以下。
山东省兖州市地处鲁西南平原,位于黄淮海优质强筋小麦和优质玉米优势产业带内。
2005年,兖州市按照“保护耕地,稳定面积;依靠科技,主攻单产;坚持优质化、标准化、规模化生产,产业化应用”的粮食发展思路,不断发展壮大粮食产业,实现了持续增产增收。全市粮食播种面积达到了80万亩,总产达到了4
3.4万吨,比上年增产0.8万吨。粮食人均占有量1018公斤,商品率达到70%,通过粮食加工利用和市场流通等形式,全年提供商品粮总量达30万吨,实现了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的“双增”目标。
进一步完善和提高农业科技推广体系。全市已建立了市、镇、村三级农业科技推广网络,市、镇两级现有农业技术干部800多人,农技人员实现了定岗、定编,工资由市财政统一发放,达到了队伍稳、人心稳、事业心强。
建立完善科技示范带动体系。建立了粮食新品种新技术展示田、超高产攻关示范田和1000块高产示范田,重点示范推广了10个强筋小麦和高淀粉玉米品种、无公害标准化生产技术、小麦氮肥后移延衰高产栽培技术、夏玉米免耕覆盖栽培技术和小麦玉米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。
抓好科技培训和科技入户工程。该市选聘了100名具有中高级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,承包100个村的农业生产技术服务,重点培养1000名核心示范户,辐射带动1万名科技明白人。该市还投资20多万元在全市建设了20个农民科技书屋。
加强农村信息服务体系建设。成立了农业智能化信息服务中心,开通了兖州市农业信息网、兖州市农业蔬菜信息网,建立了农业110快速反应系统,及时向广大农民开展技术询问和信息服务。
扎扎实实地抓好测土配方施肥工作。据统计,今年全市配方施肥覆盖面达95%以上,肥料施用量减少了10%左右,化肥利用率提高了8个百分点。
湖北省襄樊市襄阳区辖13个镇437个行政村,耕地面积132万亩,年均粮食面积在160万亩左右,是一个以粮食生产为主的农业大区,2003年至2004年连续两年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。
2005年,全区粮食总产达到1
7.97亿斤,同比增长
2.27亿斤,其中小麦总产
7.5亿斤,同比增长
1.9亿斤;水稻总产
7.18亿斤,同比减少0.47亿斤,杂粮总产
3.29亿斤,全区人均占有粮食1790斤,粮食商品率75%,人均收入达到3860元,比上年人均收入3700元增加了160元。
今年,该区强化措施,狠抓了以小麦、水稻和玉米为主的粮食生产,实现粮食生产全面丰收。主要做法:“实现八大突破”。
在国家惠农政策宣传上实现新突破,增强粮农发展粮食生产积极性。
在引导粮农调整上实现新突破,实现粮食生产恢复性增长。2005年,全区粮食种植面积达到19
2.4余万亩,比上年15
4.9万亩扩大3
7.5万亩。总的调整趋势为调增主导(大宗)粮食作物面积,稳中有增小杂粮作物面积,全区粮食面积的增长为全区粮食产量增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。
在农业科技推广上实现新突破,努力提高品质和总产。2005年以来,该区大力实施科教兴粮战略,努力提高农作物生产科技含量,全区实用技术和良种覆盖率分别达到91%和95%,科技进步对农业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51%。
在农业科技培训上实现新突破,提高农民农业生产水平。
在基础设施建设上实现新突破,确保粮食生产“一优两高”。
在粮食政策落实上实现新突破,极大地调动种粮农民生产积极性。
在粮食流通上实现新突破,提高加工增值水平。把龙头加工企业作为发展粮食生产的重点来抓,以发挥较大的带头作用,提高全区粮食生产加工水平。
在组织领导上实现新突破,实行粮食生产奖励制。2005年,全区粮食生产层层实行包保责任制。
四川省中江县是一个丘陵农业大县。耕地104万亩,其中水田38万亩。2004年农业总产值4
4.5亿元,农民人均纯收入2755元,全县粮食总产7
1.21万吨。2005年,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,中江县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,大力推广先进实用的农业技术,努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,取得了显著成效。全县粮食生产两年跨两大步,今年粮食总产、单产和商品率创历史比较高纪录。预计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3025元,比上年增长270元。
2005年,全县粮食播种面积达到18
2.66万亩,比上年增加
7.86万亩,增
4.50%;亩产41
7.5公斤,比上年增10公斤,增
2.48%;实现粮食总产7
6.26万吨,比2004年增
5.05万吨,增
7.1%,比2003年增
8.08万吨,增1
1.9%。
为了加强粮食生产,中江县全力实施增粮增收科技项目。
2005年,在实施“全国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”中,选定10个镇、101个村、1000个村民小组进行试点。示范作物水稻面积共2064亩。培育了1000户科技示范户,辐射带动22890户农户,示范户水稻单产比前三年平均提高1
2.3%,每亩水稻纯收入比上年增加2
5.6%以上。建立了百亩超级稻核心区,亩产分别达到70
3.6公斤和71
5.3公斤;在10个试点镇建立的千亩超级稻示范区,面积达到2060亩,亩产达到671公斤;辐射带动了全县8万亩水稻应用超高产栽培技术。培训核心农户3152户,其中粮食生产核心农户2000户,培训主体农户31520户。
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、增强农业发展后劲。2005年,中央、省、市、县财政加大投入力度,并引导农民积极投工投劳,全年总投入
2.95亿元,投资1140万元建设标准粮田4万亩;改造中低产田投入1100万元,改造面积
1.93万亩,改善了农业基础设施,增强了粮食生产能力。
1兖矿集团2山东太阳纸业有限公司3华勤橡胶工业集团有限公司4山东如意科技集团有限公司5山推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6山东荣信煤化有限责任公司7齐鲁特钢有限公司8小松山推工程机械有限公司9济宁能源发展集团有限公司10山东翔宇化纤纺织有限公司
OK,本文到此结束,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。